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
《萧山区加快商贸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已经区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二○○八年四月十八日
萧山区加快商贸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08-2010)
根据《萧山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萧山区服务业发展总体规划(2006-2020)》和《萧山区加快服务业发展三年工作目标(2008-2010)》的要求,结合我区商贸实际,制订本三年行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突出发展和民生两大主题,按照“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打造增长极、提高首位度”的要求,抢抓杭州市跨江发展的历史机遇,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商贸业态调整为主线,全力实施“大商贸、大市场、大流通”战略,努力打造品质商贸,建设商贸强区,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二、发展重点
——围绕商贸“双十”工程的实施,整合资源,改造提升传统商贸业,大力发展现代商贸业,拓展壮大特色商贸业,推动全区商贸企业做大做强;
——围绕现代流通网络建设,不断提升产业层次,确保市场供应有序、安全;
——围绕招商隆市,积极引进商贸重大项目,加快新型业态的培育和发展,加快新区商业中心建设;
——围绕商贸品牌建设,提升发展四大“百亿市场”;
——围绕“三平台”、“三组团”建设,高起点规划好、高标准建设好商业网点;
——围绕“最清洁市场”工程的实施,改造提升农贸市场,改善购物环境,提升城市品位,推进我区商贸行业又好又快发展。
三、总体目标和实施计划
到2010年,实现商贸业增加值95亿元,年均增长2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58亿元,年均增长15%;各类商品市场交易额达到660亿元,年均增长15%;零售商业营业面积达到122万平方米,基本形成主体多元、业态多样、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管理规范的现代商贸业发展体系,逐步把萧山建设成为大杭州新兴的现代化商贸副中心。
(一)2008年
1.实现商贸业增加值61.8亿元,同比增长21%;
2.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96亿元,同比增长15%;
3.实现各类商品市场成交额达到500亿元,同比增长15%;
4.网络商业,包括连锁商业和电子商务的网络商业实现零售额占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份额达到26%(连锁商业占23%左右,电子商务占3%左右);
5.零售商业营业面积达到92万平方米,人均拥有营业面积约0.75平方米;
6.各类商品交易市场营业面积达到190万平方米;
7.完成东门、瓜沥第一、大园、崇化、潘水等5个农贸市场的升级改造工作。
(二)2009年
1.实现商贸业增加值76.6亿元,同比增长24%;
2.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25亿元,同比增长15%;
3.实现各类商品市场成交额达到575亿元,同比增长15%;
4.网络商业,包括连锁商业和电子商务的网络商业实现零售额占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份额达到28%(连锁商业占24%左右,电子商务占4%左右);
5.零售商业营业面积达到106万平方米,人均拥有营业面积约0.85平方米;
6.各类商品交易市场营业面积达到200万平方米;
7.完成西门、坎山、闻堰等3个农贸市场的升级改造工作。
(三)2010年
1.实现商贸业增加值95亿元,同比增长24%;
2.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58亿元,同比增长15%;
3.实现各类商品市场成交额达到660亿元,同比增长15%;
4.网络商业,包括连锁商业和电子商务的网络商业实现零售额占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份额达到30%(连锁商业占25%左右,电子商务占5%左右);
5.零售商业营业面积达到122万平方米,人均拥有营业面积约1平方米;
6.各类商品交易市场营业面积达到220万平方米;
7.推进镇街所属32个农贸市场和18个村办农贸市场的升级改造工作,确保2011年前全面完成。到2010年,争取创建30家区级以上绿色市场,争创4家四星级市场,使城区较大规模农贸市场和组团中心镇农贸市场创建成为二星级以上文明规范市场和杭州市绿色市场。
四、保障措施
(一)创新思路拓展发展空间
紧紧围绕商贸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不断深化改革创新,谋求新一轮的商贸经济大发展;充分发挥商贸系统资源优势,加大资源整合,加快改造提升,加速盘活存量;强化制度管理,理顺管理体制,提高国有资产的整体质量和效益;切实转变作风,大力推进管理方式、工作方法的创新,拓展商贸发展空间。
(二)全力实施商贸“双十”工程
以推进商贸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坚持项目带动战略,加快推进商贸“双十”工程,即建设浙江三江农副产品加工配送中心、杭州银隆世贸中心、浙江新农都现代农产品物流中心、萧山粮食物流中心、杭州奥特莱特品牌直销广场、中纺城商务楼和交易C区、国家级卫浴产业基地配套市场、萧山国际工程机械专业市场、嘉富精品广场、萧山商业步行街等十项工程;办好“最清洁市场”工程、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工程、连锁超市入村工程、镇级连锁超市提升工程、市场商品准入工程、市场食品安全检测工程、“放心”品牌工程、社区便民工程、粮食安全工程、“创星创绿”工程等十件实事工程。切实落实项目建设领导联系、情况报告、协调例会、进展督查和进展考核等制度措施,强势推进项目的实施。
(三)继续提升四大“百亿市场”
坚持提升改造与发展并举,加快重点市场配套建设。进一步理顺商业城管理体制,加强依法经营、消防安全、社会治安、规费征管等方面的管理,重点抓好商业城消防改造和大型停车场建设;以改革的思路,加快萧然钢材物流中心一期配套加工区建设;推进中纺城创业中心建设,拓展和发挥好市场的会展功能;加快新世纪市场园区二期新农都市场的建设;加强市场招商隆市力度,注重大项目引进、强品牌引入,提高市场知名度,创优市场发展环境;加快市场资源整合,引导各类资源向四大“百亿市场”集聚,提高四大“百亿市场”的辐射能力。
(四)编制实施商业网点规划
按照《萧山区商业网点规划》的要求,加强商业网点规划与管理,制定相关政策,确保各地商业网点发展按规划逐步实施;强化中心商圈建设,根据城市发展空间布局的要求,按照业态相对集中的原则,改造提升老城区传统商业,加快新区现代商业中心建设,启动钱江世纪城商业中心建设,积极吸引国内外知名商贸企业总部落户萧山;完善临浦、瓜沥、义蓬“三组团”中心镇的商业网点规划,使之成为与当地产业相联系、消费需求相适应,连接城区、辐射周边的区域性商业中心;编制全区国有粮食仓库布局规划、农村连锁超市发展规划、农贸市场布局规划、生猪定点屠宰场布局规划和再生资源发展网点规划等各专项规划,优化商贸结构,实现科学布局;按“改造街景、营造氛围、突显特色、管理有序”的原则,精心培育具有鲜明经营特色和较大影响力的商业街区,打造文化路时尚女装街、山阴路童装特色街,提升商业特色街的品牌形象。
(五)大力发展新型商业业态
打破传统商业经营模式,发展包括超市、大型综合超市、便利店、货仓式商场、专业店、专卖店、精品百货店和购物中心等现代商业业态;培育新型商业集团,大力发展以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以及典当、拍卖、租赁、无店铺销售(包括电视购物、电话预约、网络交易、直销)等多种营销形式的新型商业;积极引进知名国内外商家加盟萧山,推动我区商贸流通企业的联合、兼并、整合和提升,提升萧山商贸业的档次;健全农村现代商贸流通网络,优化农村消费环境,按照“八统一”(统一标识、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经营管理、统一商品价格、统一质量标准、统一广告促销、统一服务规范)的要求提升镇级连锁超市,加速推进连锁超市入村工程,在有条件的行政村实现连锁超市(便利店)全覆盖,力争村级连锁超市覆盖率超过80%。
(六)积极探索行业管理方式
继续深入贯彻商务部“两个办法”,逐步推行“一标准、六规范”,强化商贸行业规范化建设,提高行业整体竞争力。积极探索行业管理方式,稳步推进商贸行业协会建设,引导行业自律健康发展;以举办各类活动为载体,全面开展市场、商场、餐饮、足浴、茶楼等特色行业名店等各项评优活动,积极组织参加省市举办的各种商贸博览会,培育和打造商贸特色品牌。加强食品安全管理,全面落实市场准入、市场检测、索证索票等管理制度,加大市场检查监督力度,维护市场正常流通秩序,扎实推进星级市场、星级粮库、绿色市场(超市)创建工作。进一步强化市场监测调控,加强商贸经济运行监测分析,确保市场供求有序,经济运行平稳,商贸创新发展。